政协武陵区十三届第六次会议大会协商发言精选
4月27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德市武陵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在武陵人民会堂开幕。会上,6位委员作为代表进行协商发言。发言精彩内容整理如下。
《关于加快我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武陵区政协提案委)
发言人:武陵区政协提案委副主任 梅翠兰
武陵区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快速前行,纵深推进“打造产业强区、建设美好武陵”,着力打造“一区五地”发展新战略,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不可小视。但目前存在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够高、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引进合理规划不够、引进容易留住难等问题。
建议改善引进方式,确保人才引进工作顺利开展。精心策划,大力宣传,严格选拔;创新体制机制,吸纳人才投身武陵各项社会事业。做优政策引才,激励保障引才,围绕产业引才;加快本地人才的开发培养,打造武陵人才高地。
《关于打造武陵区夜间经济品牌的建议》(九三学社武陵区支社)
发言人: 九三学社武陵区支社副主委 苏蕾
夜间经济被视为衡量一座城市生活质量、消费水平、开放度、活跃度、投资软环境及经济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指标,武陵区发展夜间经济拥有良好基础和较大优势,一是旅游资源丰富,二是公共保障有力,良好的社会治安和消费安全为发展夜间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消费前景可观,常德丝弦、常德汉剧、折子戏等地方艺术别有风情,各色文旅活动在夜间精彩纷呈。
建议在完善顶层设计、优化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打造多元夜间经济业态、融合本地特色文化上下功夫,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于解决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建议》(芷兰街道政协工作联络处)
发言人:芷兰街道政协工作联络处主任 陈娟
目前芷兰街道常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进展顺利,五个城市社区均以全方位覆盖,每个小区“1+2+3+n”(一个垃圾分拣中心,两个集中投放点,厨余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三个暂存点,楼栋之间n套两分类垃圾桶)的模式已成雏形。但是居民习惯难养成、设施配套不齐备、运输处理不到位、法律法规不健全这些问题依然存在。
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健全体系构架。强化软硬件配套达标,确保已经分类投放的垃圾能够按照各自成分预订路径走向归宿;制定管理规定,明确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分类精细处理各类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可与第三方公司合作。
《关于加强完善武陵区安置小区管理的建议》(河洑镇政协工作联络处 )
发言人:武陵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戴雄
随着常德市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武陵区安置小区安置入住已接近尾声,目前全区已安置入住46个小区,6024户,数量之大,住户之多,居全市首位。虽然安置工作基本完成,但小区服务管理相对滞后,配套服务不足,加上现有的安置小区与商品小区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建议充实大维修基金、提高物管补贴标准、引进优质物业服务、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产权证书办理。
《关于加强武陵区文化传承工作的建议》(府坪街道政协工作联络处)
发言人:府坪街道政协工作联络处主任 白玲
武陵区近年来切实做好文化传承工作,充分发挥了文化传承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原汁原味的常德丝弦得到了活态传承,地方曲艺在融合创新中得到多元发展,传统文化后继有人,贴近群众的非遗文化焕发出新活力。但也存在文化阵地建设不足、基层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工作矛盾突出、文化部门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等问题。
建议进一步强化传统文化进企业、进家庭、进校园工作,把传统文化纳入文明武陵建设的内涵,由政府出资鼓励传统化建设。
《关于加大力度支持我区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建议》(区工商联、丹阳街道政协工作联络处)
发言人:武陵区文体局市场股股长 黄玉斌
新冠肺炎疫情给生产与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部分企业存在销售受到冲击、资金周转困难、经营者信心受挫等问题。中小微企业在面对危机困难时,需要进行企业自救、自主、自强和自信这四个阶段的重塑和改变,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市场挑战,同时也需要得到社会各界及政府部门的关心鼓励和支持。
建议加大帮扶力度,积极落实政策;搭建服务平台,共享咨询信息;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发展;强化消费意识,恢复市场信心。